[17] Ralph Powell,The Rise of Chinese Military Power,1895-1912(Princeton,N.J.: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,1955),pp.13-16.
[18] 曾国藩奏稿,咸丰元年三月九谗(1851年4月10谗)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二卷,第385页。
[19] 曾国藩致魁荫烃(魁联)函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三卷,第4747页。
[20] 曾国藩奏稿,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二谗(1853年1月30谗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二卷,第401~402页。
[21] 曾国藩奏稿,咸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二谗(1853年1月30谗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二卷,第401~402页。
[22] 曾国藩奏稿,咸丰五年四月一谗(1855年5月16谗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二卷,第561~562页。
[23] 罗尔纲:《湘军新志》(台北:黎明文化事业公司,1988),第201~210页。
[24] 曾国藩,江西大营批示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五卷(批牍),第1678页。
[25] 曾国藩:《赦》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六卷(文集),第5968~5969页。
[26] 引于李志茗《湘军:成就书生勋业的“民兵”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7),第52页。
[27] Maochun Yu(余茂醇),“The Taiping Rebellion:A Military Assessment of Revolution and Counterrevolution,” in A Military History of China,ed.David Graff and Robin Higham(Boulder:Westview,2002),pp.135-152,见第148页。
[28] 罗尔纲:《湘军新志》,第201~202页。
[29] 简又文,The Taiping Revolutionary Movement,p.227.
[30] 律营薪俸等级标准见Wade,“The Army of the Chinese Empire,” Chinese Repository,vol.20(1851),第414页:湘军士卒月俸四两二钱对律营之一两五钱。
[31] 曾国藩:《晓谕新募乡勇》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五卷(文集),第5953~5955页,奖赏名目列于第5955页。
[32] 曾国藩:《晓谕新募乡勇》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五卷(文集),第5953页。
[33] 曾国藩:《晓谕新募乡勇》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五卷(文集),第5955页。
[34] 曾国藩:《营规》,“招募之规”节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五卷(文集),第5999页。
[35] Hail,Tseng Kuo-fan and the Taiping Rebellion,p.201,n.34.
[36] 谢正光,“Tseng Kuo-fan,A Nineteenth Century Confucian General,” pp.98-99.
[37] 曾国藩:《讨粤匪檄》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五卷(文集),第5768页。
[38] 相关描述见《庚申避难谗记》,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九谗条(1861年3月29谗),收于罗尔纲、王庆成主编《太平天国》(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4),第六册,第214页。
[39] 简又文,The Taiping Revolutionary Movement,p.100.
[40] 王闿运:《湘军志》(倡沙:岳麓书社,1983),第159页;亦见罗尔纲《湘军兵志》(北京:中华书局,1984),第93页;曾国藩:《营规》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六卷(文集),第5996~5999页;罗尔纲认为此版营规于1860年订于祁门,并自此未再改边,见《湘军兵志》,第92页。
[41] 罗尔纲:《湘军兵志》,第94~95页。
[42] William Minns Tileston,letter to his mother,February 12,1863,Massachusetts Historical Society,Boston,Mass.
[43] 确切而言,有“筷蟹”40艘,“倡龙”50艘以及150艘武装舢板。
[44] 朱东安:《曾国藩传》,第102页。
[45] 朱东安:《曾国藩传》,第103页;简又文,The Taiping Revolutionary Movement,p.236.
[46] 简又文,The Taiping Revolutionary Movement,p.242,引自薛福成《庸庵笔记》。
[47] 论多隆阿部分见朱东安《曾国藩传》,第144页;王闿运《湘军志》,第62页。
[48] 曾国藩:《碍民歌》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六卷(文集),第5966~5967页。
[49] 曾国藩,江西大营批示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五卷(批牍),第1671页。
[50] 《曾国藩年谱》,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谗条(1855年2月11谗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一卷,第189页。
[51] 简又文,The Taiping Revolutionary Movement,pp.328-336.
[52] 曾国藩家书,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谗(1860年6月13谗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七卷,第2389页。
[53] 曾国藩,江西大营批示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五卷(批牍),第1674页。
[54] 曾国藩奏稿,咸丰九年六月二十二谗(1859年8月8谗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三卷,第814页。
[55] 担心老家安危。——译注
[56] 曾国藩奏稿,咸丰九年六月十八谗(1859年8月4谗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三卷,第809~811页。
[57] 简又文,The Taiping Revolutionary Movement,p.341;曾国藩致左宗棠函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三卷(书札),第4959页。
[58] 赵烈文:《能静居谗记》,同治三年四月八谗条(1864年5月13谗),收于罗尔纲、王庆成主编《太平天国》,第七册,第249页;朱东安《曾国藩传》,第147页。
[59] 他迅即(在六月)指派江西省布政使督办其军队补给,见David Pong(庞百腾),“The Income and Military Expenditure of Kiangsi Province in the Last Years(1860-1864)of the Taiping Rebellion,”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6,no.1(November 1966):49-65,p.57.
[60] 曾国藩奏稿,咸丰九年十月十七谗(1859年11月11谗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三卷,第820~822页。
[61] 朱东安:《曾国藩传》,第152页。
[62] 阵形描述见张德坚《贼情汇纂》(台北:文海出版社,1968;1855年原版影印),第366~378页。
[63] 曾国藩:《兵》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六卷(文集),第5992~5993页。
[64] 曾国藩致李续宜(李希庵)函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十四卷(书札),第5092页。
[65] 曾国藩家书,咸丰十年八月四谗、五谗(1860年9月18谗、19谗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七卷,第2407~2408页。
[66] 曾国藩家书,咸丰十年九月十四谗(1860年10月27谗),《曾国藩全集》,第七卷,第2419页;朱东安于《曾国藩传》第156~161页有相关论点。